重新发现·走进心灵高地——吉美坚赞学校【转载】
2014年记者王远凌走进青藏高原上的吉美坚赞学校,拍摄了一组珍贵照片,记录这所罕见的藏文化学府的生活样貌。2024年7月,本会编辑得知该校迫于压力关停后,决定转载这组图片故事,让世人一窥这所学校学生的生活细节。
从今天起,新浪《看见》栏目将连续十余期推出《重新发现·走进心灵高地》系列策划。我们将镜头对准青藏高原和这里人们的故事,用看似熟悉的光影,试图去抵达一个陌生的精神世界。这不仅只是一个个关于地理上的高原纪实,更重要是为了唤醒一种心灵上的仰望。摄影:王远凌
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海省马沁县拉加乡,有所闻名藏地的学校——吉美坚赞学校。学校由僧人吉美坚赞创办,不但按照九年义务制教材进行语数外的教学,还教授藏族的语言和文化。每天一早天还没有亮,学生们就拿着书,来到操场背书,高原的昼夜温差很大,此时的室外温度接近零度。
这里还是一所僧俗合一的学校,僧人中还有不少寺院的活佛。这不但实现了让普通学生接受藏民族传统教育,还让僧侣接受到了现代教育,包括学习汉文、英文、计算机等等。学校为寄宿制男校,来就读的学生不但有本地的,还有来自北京、四川、云南、甘肃、西藏等全国多地的藏族学生。
学校不以年龄大小分年级,入校后,通过考试评估新生的知识能力,按情况分到不同年级,真正做到有教无类。由于入学不易,学生们上课时,几乎都是全神贯注,很少看到打瞌睡、开小差的学生。
学校的第一幢教室是一座别致的藏式建筑,因硬件陈旧现已无法满足教学需求,被改为了医务室。学校建校至今已有20年,令人吃惊的是,学校的老师几乎是不拿工资的,直到最近几年,专任教师才有微薄的薪酬。他们视教育为修行,因此学生对于老师的尊重在内地是无法看到的。
因明学课上,学生们就一个逻辑学问题,进行一攻一守的辩论,然后攻守互换。这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,因为在辩论过程中,不但锻炼逻辑思维,还能检验知识储备,既能学到知识,又不枯燥。辩论过程的激烈程度,通过观看攻方的肢体语言就能感受到。
学校中,一般2至3名学生共用一间宿舍。除了上课之外,学生还要学会打理生活。宿舍里并没有自来水,生活用水都得自己去外面提。
学校食堂提供的是藏族食品。此外,学校也允许学生自己做饭,即便如此,由于学业繁忙,大部分学生的午餐,也只是用高压锅煮点米饭,就着咸菜简单解决一下。
吃完饭后,又有不少学生放弃休息,主动来到教室自习。
读书与背书,是吉美坚赞学校教学上的一大特点。学校并不会给学生布置什么作业,或者说,唯一的作业就是背诵学过的课文。这种方式,借鉴于寺庙背诵经典的方法,非常有效地保证了学生能够真正地将所学的知识留在记忆中。夕阳下的学校后山,仍然能看到学生读书的身影。
学生们为了检验自己的背书成果,有时候还围成一个圈,大家一起背诵课文,相互监督。在背诵过程中,老师会进行检查,虽然多人同时背诵,但教师一眼就能发现谁在滥竽充数。
藏区天黑得比内地晚,到了晚上10点多,教室里面都还有人上自习。吉美坚赞学校学生的刻苦程度可以用罕见来描述。
学校也开设体育课,只是设施比较简易。从刚建校时遗留下来的土操场上,就不难看出条件的艰苦。
从6点早起读书,到晚上10点休息,中间一直又蹦又跳,学校还开设了劳动课,每个班级轮值,为了让每个学生获得不同的锻炼方式。不由让人感概,藏族孩子哪里来的这么多精力?这就是在蓝天下,在高原上的学校——吉美坚赞民族职业学校。
2005年,吉美坚赞在离男校区26公里外的阿尼改托神山下修建了,雪域草原女子学校。这所学校是为了满足牧区女孩子读书的需求而建立的。与男校不同,女校为民办公助的办学体制,是寄宿制全免费小学。
跟男校一样,女孩子们每天也要很早起床,到操场上跑步锻炼。5月的清晨还是非常冷的,伴着草原上的第一缕曙光,学生们开始了新的一天。
女校也要求学生读书背书。遇到天气好的时候,老师会把孩子们带到草地上上课。
女校也借用男校辩论式的教学方式,但是女孩子辩论的激烈程度远逊于男生,有时候感觉更像在跳舞。
藏族女孩天性好动,一上体育课就完全露出了本性。不过,这些女孩也特别好学,一下课,就时常能看到不少学生围着老师要求解答问题。
女孩子天生爱干净,中午下课后,她们就忙着洗衣服。
学校的女孩多来自牧区,加之学校地处偏僻,没有太多机会跟外界接触,所以女孩们都特别害羞。
以前牧区的女孩子是很难得到教育机会的,现在不但能上学,还能得到家里面的认可。在这简陋的环境中,这所女子学校已不知不觉,走过了快十年的时间。
夜幕笼罩下的女生宿舍里,时不时还会传来阵阵悠扬的歌声。
随着藏区经济的发展,牧民们在经济条件提升的同时对于教育的重视也在增加。一到放假的日子,学校门口都会聚集大量的车来接孩子回家,有的甚至要开很远的路。虽然去女校的交通有些不便,但不可否认的是,这里的景色实在很美。
原文转自:新浪图片
转载编辑:Rinchen